www.138139.cn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转摘]"留学教父"俞敏洪的创业故事---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摘要】 俞敏洪,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现任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外语培训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他是中国著名的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尤为可贵的是,新东方不仅教人技能,而且教人正确理解人生,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魅力,不断催人奋进;俞敏洪的创业故事,就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
   谁能想到,今天的俞敏洪就是那个当年连考三年方才挤进大学的农村孩子;那个在学校里沉默寡言而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谁能想到,还是在几年前一个冬夜,这位俞敏洪抛下北京大学的铁饭碗,拎着浆糊桶在海淀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他的托福培训广告 ,如今居然要让他的优秀教师成为百万富翁。
  几年前,北大方正的高层放言要创造出100个百万富翁的神话至今还能引起人们不小的惊诧。现在,在这间狭小的新东方校长办公室里,俞敏洪轻松地告诉记者:"我们也能,新东方的优秀教师在几年内成为百万富翁是没有问题的。即便现在,一名教师年收入十几万、二十几万也是很正常的。"仅仅因为教书而能成为百万富翁。这在中国甚至是教育高度发达的美国,无疑都是天方夜谭,而这样的奇迹的确发生在中国新东方。创造奇迹的就是这位传奇的教师--俞敏洪。
  连老婆都不尊敬时,活着就没劲了
  在新东方熙熙攘攘的办公楼里,如果没有人介绍,你无论如何不会认定眼前的这个人就是校长俞敏洪,他的衣着随意而漫不经心,仪表过于大众化,讲话慢条斯理。但就是这个人,很可能是全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知名度最高的教师之一。据说在俞敏洪访问耶鲁大学期间,一行人到纽约观光,在纽约的中国城,走进一家中餐馆正要吃饭,餐厅里仅有的三个中国学生模样的顾客同时站了起来,看着俞敏洪说:"你是俞老师吗?我们是新东方学员!"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但在北美任何一所著名大学里,新东方学员至少占中国留学生的一半以上,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而这些学员都曾在新东方听过他的课。在国内,每到寒暑假,还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济济一堂听他的讲座或授课。
  然而,谁能想到,今天的俞敏洪就是那个当年连考三年方才挤进大学的农村孩子;那个在学校里沉默寡言而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谁能想到,还是在几年前一个冬夜,这位俞敏洪抛下北京大学的铁饭碗,拎着浆糊桶在海淀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他的托福培训广告 ,居然开创了今天辉煌的新东方。
   他现在经常诙谐地回忆当初创业的历史:那时候大学毕业留在学校任教,几年后,很多同学都出国了。身无分文,联系出国,实在没有太大的希望,我的老婆有时会在我身边说,某某又走了,某某又走了,你真窝囊,到现在还没有出去。像这样的话,尽管不算骂你,但是作为一个男人,男人做事应该顶天立地,当你听到这样的话,发现自己无能的时候,你的心肯定在流血,所以你就不得不去奋斗。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推动力,导致了今天新东方的萌芽,因为我发现自己出不了国,总要做点事情,唯一能干的事情,就是教书,一个晚上教两个半小时能拿50元钱,最起码能把老婆和孩子养活了。人最希望受到的尊敬是来自家庭内部的尊敬,如果连老婆都不尊敬你的话,还活着干什么。
  
1992年,因为4000美元学费而出国受阻的俞敏洪开始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里打工,很快就发现这些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或者是惟利是图、目光短浅,或是素质太差。但并没有妨碍他们赚钱。于是,就萌发了自己另起炉灶的念头。后来,他又替别人管理过培训班,其间,学员数量猛增,这更增强了他自己单干的信心。但是,当时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更快更多地赚钱,圆自己的留学梦。
   从地下室起步
  
1993年,在只有10平方米漏风的违章建筑办公室里,新东方开始了充满艰难的发展历程。在1993年冬天,俞敏洪自己拎着浆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去贴广告 ,把浆糊刷在柱子上,广告 还没贴上去,浆糊就冻成冰了。更要命的是,当新东方在1994年有一点发展的时候,就跟别的单位产生了竞争,一有竞争,就产生了麻烦。比如说新东方广告 员拿广告 去贴的时候,别的培训部就拿刀子在等着你,说你敢贴我就敢捅了你,新东方的广告 员是被人捅过的,进医院缝了好几针。俞敏洪当时花了很多时间,找公安管理部门跟他们协商,最后终于跟他们交上了朋友。
   经过这样的摸爬滚打,俞敏洪从一介书生成长为能打理方方面面的合格"校长"。到1994年底,学校同期有两千人在读。那时,他又有了出国的机会,但是终究舍不下苦心经营的学校,留了下来。
  
1995年,学生已经达到一万五千人。这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原来一心想出国的妻子也发现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开始全力支持俞敏洪。此时俞敏洪已经能够感受到教育产业的魅力,办学校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钱。有了稳固的后方和明确的信念,新东方步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让利是俞敏洪的制胜法宝
  俞敏洪从来不讳言自己出奇制胜的法宝:让利。"让利于学生,让利于教师,让利于管理者,让利于社会。"这个连傻子都觉得有些傻的招儿,在他的成功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新东方创业之初,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当时出国考试培训市场已经有了30多家单位,俞敏洪只做了三件"小事",很快从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一,当时市面的收费在300元-380元,俞敏洪将价格降到160元;但是考虑到价优未必质优,俞敏洪为了吸引学生,开设了免费培训课,20次授课之后,感觉效果不错的学生再交160元继续学习。这当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二,当时许多培训班在学费之外,开班后往往又以最新资料等名目另外收费,在新东方所有资料对学员一律免费赠送。绝不让学生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是新东方恪守的信条。三,经常给学生以惊喜,比如发给大家各种资料,赠送新东方的笔记本,这些"小礼物"培养了学生与新东方之间的感情,这也是新东方虽然没有刻意宣传但却具有良好口碑的原因之一。
  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今天的新东方仍然得以贯彻,目前,虽然新东方在出国考试培训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完全有能力操纵价格获取更大的利润,但仍然以实惠的价格服务于学员。1995年底,新东方发展进入第二个重要关头:学校的迅速膨胀使俞敏洪个人驾驭能力已经感到很吃力,为了使事业健康发展,他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当时,在国内的熟人并没有发现志同道合者。在美国,他找到了昔日的同窗,由于彼此了解和信任,这些同学没有任何条件来到了新东方,开始了新东方"迅速发展"、"矛盾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由于他们的加入,新东方又开辟了出国咨询、口语培训、大学英语培训等业务,这样,从单纯的出国英语培训,新东方已经开始提供多品种的教育服务。但是在发展中也产生了矛盾,个人利益如何保证的问题提上日程。于是从1998年开始酝酿,到2000年结束,完成了新东方从一个手工作坊向一个现代化企业转变的过程。对俞敏洪而言,从昔日个人管理惟我独尊到今天的董事会管理集体决定,变化是巨大的。
  俞敏洪在回顾这段时期说:对管理者的让利实际上是形成了新东方强大团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个团队在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我们也会有矛盾,但我们绝不会有什么"散伙"或"集体辞职"之类的事情发生。这样的团队才能保障我们事业的未来,精明的人应该学会放弃,应该知道放弃的背后会得到什么。     
俞敏洪的产业观
参加了三次高考才上北大、联系了三年仍未出国,俞敏洪却声称:"我在美国的大学里走一圈儿,只要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台湾、香港等地的除外,都会管我叫一声俞老师。只要是讲英文的地方,就有我的学生。!www.163164.com
  他的目标是,组建新东方总公司,并让其尽快上市,以至使每一个中国人一想到学英语,就想到新东方。
  "教授年薪十万",一度是中国各大媒体炒作的热点,有那实诚的老教授,面对着十万块钱甚至拿都不敢拿,可是,在年仅38岁的俞敏洪心里,别说十万,千万也不是一个让他在意的数字。作为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校长,有人称,俞敏洪的个人资产至少1亿。而这些钱,到现在为止,既非靠资本运作而得,也非靠做生意所获,这是纯粹靠教书获取的。
  仅新东方一个2000年的暑期班,已经报名的就有1.3万多人。而这个教学时间仅1个月的暑期班,走读生每位学费600元左右,住宿生则需交纳1900元。一期下来,仅学费一项俞敏洪的进帐至少达1000万元。尽管如此,住宿的名额早已报满,有人再想报,只能走读,而再过一段时间,则可能连走读都报不了。因为俞敏洪解决不了那么多的地儿,学生就是再想送钱给俞老师,俞老师也不想要了。
  俞老师不但"不想"要钱,连"名"都不愿要了。有记者想采访他,得提前一周预约,给你一个半小时,还是同时接受十家媒体的联合采访--而门外还拒绝了二三十位未提前预约的记者。
  中国任何一所正规大学的校长恐怕都不会如此办事,而俞敏洪敢。这些小名小利他已经不太放在心上了。他现在看得上并且愿意做的是办自己的新东方总公司、控股其他公司、在全国各地开办事处、做新东方的网站、让新东方总公司上市,直至达到他目前的最高目标:让中国人一想到学英语,就想到新东方。
  一个留学"教父"的诞生
  1962年,俞敏洪出生于江苏农村,1980年,他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1985年留校当英语老师。
  1991年,"留学潮"再度热起。北京海淀区出现了许多正规或不正规的外语培训班。作为北大英语系的教师,俞敏洪被请着去一些外语培训班参与讲课。他挣钱是为自己出国留学做准备。
  俞敏洪也考了一次托福、一次GRE,成绩尚可,但在联系国外大学时屡受挫折,三年仍未成功。然而,他却在外语辅导班里发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出国英语培训竟然能赚大钱,而且这钱赚起来不算太难。
  俞敏洪就此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他抛弃了一度自视甚高的北大教职,在海淀黄庄租了一个小教室,招了13个学员,于1993年正式创办了自己的北京新东方学校,专事英语考试强化教学。
  创业的路当然很难。不但有早期的“刀子捅人事件”,还有例如要面对各级主管部门的求全责备,甚至遭遇ETS(美国对外考试中心)之发难的麻烦事。俞敏洪凭着天生的能言善辩和乐观心态,每每总是化险为夷。
  师从北大,又在北大的讲坛上站了多年的俞敏洪,凭借多年的钻研,以专家的身份在同业中很快就显示出不凡的身手。他和他的新东方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托福、GRE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的生产线。新东方以自创的"单词快速记忆法"、对标准化考试的精确拆解、口耳相传的讲课方式使学员的考试成绩出奇地好。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东方学校的学员当中,有近万人的GRE成绩超过2000分,国内2380高分的殊荣也归于新东方学员;超过1万名的新东方学员托福成绩在600分以上,每次托福考试,都有数名学员获得677的满分。俞敏洪不断为全球范围内英语最高得分者贴上"新东方制造"的标签。
  俞敏洪没有出国,但他成了"出国梦"的缔造者,成了中关村英语考试社会中的"教父"。学员滚滚而来,钱财也滚滚而来,到1999年底,新东方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拥有了自己的教学楼,师资达100多位,他的个人资产也成了一个让人无法揣测的巨额数字。
俞敏洪不是一个"考试"天才
  托福和GRE考试,一直为众多教育学家和有识之士所诟病:美国高等学府制造的标准化语言测试就像智商测验一样有些滑稽,高分得主竟然多次是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而亚洲地区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常常涌现"考试天才"。
  外语考试培训,成了俞敏洪发财的捷径,这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儿黑色幽默。而更让人觉得有趣的是俞本人并非是一个考试天才:自1978年恢复高考,他就开始参加高考,直到第三年,他才踏进北京大学英语系的门;1989年,他考完TOEFL和GRE,联系了三年国外大学却未成功,最后还是留在了国内。
  这个总是遭遇考试之神嘲弄的人、这个总和绝望不期而遇的人,在愤怒中和考试较上了劲。他说:未来属于那些坚信自己美好梦想能够成真的人。他从自己的痛苦中看到了所有想凭考试奋斗成功的人的痛苦,他从这些痛苦中看到了市场、看到了商机。他教给想出国的人考试的技巧,从他们那里得到学费,共同制造了一个巨大的考试蛋糕,并且将它越做越大。
  有人说,俞敏洪是一个以自己的缺点赚钱的人,他从未对此做出过解释,他讲的最多的是自己的信念--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天助自助者!俞敏洪的遭遇和他的信念后来就成了新东方的特质,俞敏洪自己的人生格言也变成了新东方的校训--艰苦奋斗,奋发进取,人生终将辉煌。这种奋斗精神后来成了新东方吸引那些在无涯的考试之海中苦作舟的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把新东方做成一个现代企业:网址 163164.cn 微信 1631640
  新东方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急剧扩张,而俞敏洪得意的是他将新东方做成了一个有流水生产线的标准企业,任何一个走进新东方的学员最终会变成一个合格的流水线产品。俞敏洪想做的就是将自己的生产线规范化、规模化。
  目前,新东方的培训项目包括TOEFL、GRE、GMAT、TSE、美国口语、美国电影口语听说以及职业和大专英语教育等各个方面。同时,学校还为学员提供出国资料的查询、留学咨询、美国签证咨询等相关的服务。学校规模也从最初的一个班13个学员发展到现在仅一个暑期班就达2万人的规模。
  据称,新东方的资料室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出国资料总汇,对学员免费开放,在这里可以查阅北美最新入学情况和奖学金资料,出国过程中的种种疑问和难题也可以在此得到解决。学校定期举办的各种留学讲座,一年一度的英语专题系列讲演会,都在社会和学员中引起强列反响。可以说,新东方对学员的帮助,已经远远超过英语考试的范畴而渗透到出国留学的各个方面。
  俞敏洪自己也从一个老师逐渐转化成一个企业家。1995年底,他以新东方学校校长的身份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同学,一个个地游说,希望那些在美国有成功经历的精英能够和自己一起回国办教育。通过5天5夜的劝诱,他说动了王强--贝尔实验室工程师,再加上徐小平、包凡一、杜子华。到1996年10月,俞敏洪成功地组建了新东方的5人校长团体,他自己依然是校长,另外4人是分管各自业务的副校长。5个人各自负责一摊儿,齐头并进,出现了新东方的第一个鼎盛期:目前在美国就读的7万多大陆留学生中,有6万多竟然是新东方学校的学员。
  用股权解决产权和管理难题
  从自己拎着一桶浆糊四处刷广告 算起,俞敏洪可以说是对新东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可是当新东方名声日隆时,俞敏洪却觉得困惑也日渐其多。第一个让他头痛的就是新东方的产权问题。按照现行的《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不管何人投资教育,学校的所有财产都归国家所有,学校的积累只能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分配,不得用于校外投资。并且办学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俞敏洪的新东方资产日渐增多,但是这些资产却不属于俞敏洪,既然如此,办学意义又何在呢?
  俞敏洪和他的朋友们考察了国外很多私立大学,确证在任何地方学校的财产都是不能归个人的,那些对一所学校有决定权的人拥有的不是产权,而是管理权,拥有权力的人可以不拿走那些财产,但是他在这所学校可以说了算。俞敏洪因此对新东方进行了权力分配,将学校的所有财产股份化,他自己和有关的老师都拥有股份,但拥有这些股份不是为了将其变现,而是为了拥有在学校的某种权力,确切地说,就是投票权。俞敏洪自己当然拥有最多的投票权。
  俞敏洪相信,总有一天国家会对教育产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产权问题迟早会解决。为了避免有一天做大了之后搞不清楚这是谁的,俞敏洪早早开始面对这个问题,让自己和员工拥有股份。这样一来,虽然现在员工都知道这个股份拿不走,但是只要知道这里有自己一份,那感觉就会与纯粹的打工不一样。
  俞敏洪以一种名义上的拥有权解决了学校的产权问题。并且,他随着教育产业的发展,国家终究有一天会从法律上解决民办学校的产权问题,未雨绸缪的新东方到时就可以做一场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做教育产业化最好的实现者
  原始积累和产权问题解决以后,俞敏洪想的最多的就是把新东方做大。1999年,他和其他管理者开了200多次会,以确定了新东方的未来。最明确的一点就是在未来30年内将新东方变成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围绕这一点,俞敏洪和他的校长团体对新东方的资源进行了整合。
  他们的做法是:首先是将现有的纯粹的出国培训学校变成综合的外语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布点、开办事处。其次是从单纯的外语培训演化成全方位的职业培训,新东方和联想集团合作,建立了目前在北京小有名气的电脑培训部。第三,是从孤立的个人培训发展成企业培训。新东方开始创办管理学院和法学院,而这些学院最大的特色就是进行英语环境下的专业培训,凭借的仍然是新东方原有的外语优势。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俞敏洪将目光朝向了产业。他组建了出版公司,其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与外研社打平,在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拥有外语书籍最大的出版公司。
  搞远程教育是俞敏洪的另一重大发展方向。新东方的网络正在全面的建设中,用俞敏洪自己的话来讲那就是:教育最具备电子商务的实施可能,因为它不需要物流配送,所以说,未来中国如果有可能将电子商务开展起来,那一定是在教育领域,新东方无疑是站在了最前面。
  与这些具体的运作相关联的是,从来喜欢一手收钱一手教书的俞敏洪也开始搞资本运作,他的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新东方总公司将在本月挂牌,而这个公司成立的最终目标则是上市。中介公司已经进驻新东方,正在为俞敏洪出谋划策,俞老师的名片也在重新制定,不久,每个收到他名片的人就会看到俞老师又多了一个称呼,那就是俞董事长。
  教人考试算不算事业?这个问题曾经让一心想出国做大事业的俞敏洪痛苦得趴在长城上痛哭;从北大的老师变成拎着一桶浆糊四处刷广告 的个体户也一度让俞敏洪觉得自己像是一粒被人打入泥土的沙子,但是今天,越长越大的事业让俞敏洪觉得自己是一块料了,是一个既有企业家风格又有教育家仁爱之心的干事者。这可能就是成功赋予人的自信和意义。
 www.163164.net
 
www.138139.cn
 
www.163164.org
QQ:3149886 
www.138139.cn

址163164.cn 微信1631640 QQ3149886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